close

反校園「暴力霸凌」手冊-學生版(草案)

 

壹、認識校園霸凌:

【偉偉的故事】

   自從轉學到新學校之後,偉偉就一直悶悶不樂,他在班上沒有什麼朋友,而且所有的同學都不喜歡他,甚至還一起排擠他。更過分的是,有些人還會當著他的面,嘲笑他是娘娘腔,讓他覺得心裡很受傷。有一天,阿強突然搶走他的書包,而且打他、威脅他不准跟老師說這件事,之後更變本加厲地假借各種理由向他借錢,稍有不從便對他拳打腳踢,偉偉感到非常害怕卻又不知如何是好,只要一想到每天上學都要面對這些同學,他就覺得生不如死。剛開始偉偉偶爾會假裝生病或是杜撰各種藉口拒絕上學,到了最後,無論爸媽說什麼他也不肯去學校了。

 

【什麼是霸凌(Bully)】

「哆啦A夢(機器貓小叮噹)」是現代父母與孩子都很熟悉的卡通,故事的主角大雄長期受到同學胖虎(技安)的欺負,另一個同學小夫(阿福),有時是胖虎的幫兇,有時也是個看大雄笑話的旁觀者。大雄是一個缺乏自信又怯懦的孩子,常要靠哆啦A夢(小叮噹)的法寶來幫他贏回面子或壯膽。卡通中的大雄每次總靠著哆啦A夢的法寶化險為夷,然而現實中沒有神奇魔法,甚至鮮少大人插手幫忙,被欺負的孩子受到凌辱飽受身心煎熬,甚至影響到成年期之後的性格與心理;欺負人的孩子往後則有更多的問題行為,長大之後不僅較容易傾向犯罪,社交人際能力也受到影響。

這種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,稱之為「霸凌現象」(bully)。霸凌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,專指孩子之間進行惡意欺負的情形。根據Olweus(1993.9)的定義,一個學生長時間、重複地被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的負面行動中,並進行欺負、騷擾,或被鎖定成為出氣筒的情形,即為霸凌。

 

【國外的經驗】

   國外研究發現,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欺負;在美國,每四個孩子就有一人被霸凌,其中有8%的學生因為害怕被霸凌而一個月缺課一天;而紐西蘭的經驗是約有75%的學生一年內被霸凌至少一次;在英國則是約有21~27%是經常被霸凌的出氣筒。

 

【台灣的狀況】

   在台灣約有六成左右的國小學童曾經被霸凌過,平均每兩個孩子就有一人有被霸凌的經驗;其中,約一成左右的孩子經常、甚至每天都會被同學欺負。

 

貳、霸凌的種類:

校園霸凌按照欺凌手段、方式的不同,大致可區分為關係霸凌、言語霸凌、肢體霸凌、性霸凌、反擊型霸凌、網路霸凌六大類。在校受到欺凌的學生,可能發生逃學、輟學、成績下降、情緒低落,甚至帶武器到學校的負面行為,有些學生會變得非常萎縮或沮喪,有些則會有暴力傾向出現,對學生一生的影響非常大,不容忽視,以下依照類別分述如后:

 

一、關係霸凌:最常見,容易被忽視

關係上的霸凌是最常見,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,通常是透過說服同儕排擠某人,使弱勢同儕被排拒在團體之外,或藉此切斷他們的社會連結,讓他們覺得被排擠。這一類型的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的霸凌,常會牽涉散播不實的謠言,或是排擠、離間小團體的成員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類霸凌伴隨而來的人際疏離感,經常讓受害者覺得無助、沮喪。

個案小故事(一)

  每次小美只要成績比阿宏好,阿宏就會跟其他同學說是小美作弊的緣故,大家卻都相信了,小美覺得自己被陷害又被班上同學排擠,她想在最後一個月的小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,現在卻像是一個遙遠的夢。

 ●個案小故事(二)

小君認為小怡搶走她的男朋友,因此非常討厭她,還叫大家不要理她,如果有些同學私下跟小怡一起玩,就會被小君警告,久而久之,小怡再也沒有任何朋友了。

 

二、言語霸凌:肉眼看不到傷口,心理傷害大

此類霸凌亦相當常見,主要是係透過語言來刺傷或嘲笑別人,這種方式很容易使人心理受傷,既快又刺中要害,雖然肉眼看不到傷口,但它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有時比身體上的攻擊來得更嚴重,而且言語上的欺負與嘲笑很可能是肢體霸凌的前奏曲。

個案小故事(三)

  曉玲自從戴牙套之後,就開始了一連串的夢靨,班上同學給她取了個「牙套妹」、「醜八怪」等一些難聽的綽號,而且不管她走到哪裡,這些綽號就會緊跟著她,曉玲覺得很生氣又難過。

 ●個案小故事(四)

文清因為家境清寒,家裡無水可用,常常沒辦法洗澡,因而身上發出異味,同學都會取笑他是「垃圾」、「髒鬼」。

 

三、肢體霸凌:最令孩子恐懼

這是所有霸凌中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型態,它有著相當具體的行為表現,通常也會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顯的傷痕,包括踢打弱勢同儕、搶奪他們的東西等。另外,霸凌者通常是全校都認識的學生,他們對別人霸凌的行為也會隨著他們年紀的增長而變本加厲。

個案小故事(五)

  小文的皮包被同學搶走了,而且還打他、恐嚇他,他也曾鼓起勇氣告訴導師,但導師的處理方式只是打那些同學,而且他們被打以後還是不斷的欺負小文。擔心又害怕的小文只能選擇四處躲避,每天都活在恐懼裡。

 ●個案小故事(六)

全班同學都很討厭君君,常常把她關到廁所,並把燈關掉,直到放學才讓她出來,每次被關在廁所君君都非常害怕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被放出來,這樣的生活讓君君很痛苦。

 

四、性霸凌:校園裡大開黃腔

   類似性騷擾、性暴力,包括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嘲諷玩笑、評論或譏笑、對性別取向的譏笑、傳閱與性有關令人討厭的紙條或謠言、身體上侵犯的行為,如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體,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行為等。根據McMaster(1997)的研究,認為「性霸凌」的具體表現行為如下:

  1.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有害玩笑、評論或譏笑:如黃色笑話、波霸、飛機場、矮冬瓜等。

  2.對性取向的譏笑或是對性行為的嘲諷:男人婆、娘娘腔、同性戀都是常見對性取向、性行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的嘲笑。

  3.傳遞與性有關令人討厭的紙條或謠言:孩子之間會流傳關於性的謠言,如誰和誰在廁所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吻,或是誰和誰發生性關係。

  4.身體上侵犯的行為: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體,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行為中;除嚴重的性侵害外,舉凡觸碰下體、屁股、胸部、脫褲子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掀裙子、偷看上廁所、偷看換衣服,或是學童間流行的遊戲俗稱「阿魯巴」、「草上飛」、「千年殺」皆屬此類。

個案小故事(七)

  小培很討厭班上的一個女生小珍,覺得她很三八而且屁股大,所以每次看到她就說:「大屁股,你好啊!」、「你的內褲都是訂作的吧!」。

 ●個案小故事(八)

同學都笑小志是娘娘腔,他覺得很難過,他只是不喜歡打籃球那種激烈的活動,也不喜歡跟女生打打鬧鬧,小志不了解為什麼這樣就要說他是娘娘腔,他心裡覺得很不舒服。

 

五、反擊型霸凌:受害者與加害者一線之隔

   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。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自然的予以回擊;有的時候被害者則是為了報復,對著曾霸凌他的人口出威脅。也有部分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,這都屬於反擊型的霸凌。必須注意的是,有時此類霸凌的結果相當可怕,在美國甚至有孩子因受不了長期欺凌而攜槍至學校射殺同學與老師。

個案小故事(九)

  美惠常常帶新東西到班上去跟同學炫耀,小雅非常嫉妒,經常趁美惠不在時把那些東西偷偷拿去丟掉,後來被美惠發現,美惠盛怒之下打了小雅一巴掌並警告她:「下次再這樣,我就叫我哥揍你」。

 ●個案小故事(十)

敏敏是風紀股長,她管同學非常嚴厲,班上同學都很討厭她,常常全班一起嘲笑她的身材,說她是大胖子,敏敏也不甘示弱地回罵,並在眾目睽睽之下吐口水在愛玉湯中,讓全班都不能喝。

 

六、網路霸凌:速度快、管道多、殺傷力大

隨著網路世界的發展,另一種新興的霸凌方式-網路霸凌(cyber bully)也開始出現;孩子身處資訊爆炸的環境,能以快速、多元且便利的管道來交友、聊天、玩遊戲,而在網路的世界裡,由於隱匿性高、傳播範圍無遠弗屆,孩子很容易成為網路世界的霸凌者。網路霸凌行為包括:孩子使用網路散佈謠言、留下辱罵或嘲笑的字眼等,倘若孩子經常從事這些行為,就是網路世界的霸凌者,依霸凌程度可分為下列三種:

  1.網路小搗蛋:已經做出一些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的玩笑舉動,但自己可能毫無自覺。

  2.網路小混混:經常做一些危險、錯誤且應該受管教和約束的行為。

  3.網路小霸王:重複且多次在網路上做出各種傷害人的舉動,而且已有犯罪之虞,需特別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意。

個案小故事(十一) 

一名國小三年級男生,只因不滿同桌隔壁女生在課桌上越線,竟冒用她姓名及

家中電話,上網散布援交消息「整人」,害女生家中接到大量詢問援交的電話,令家長困擾不已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六種方式不一定是單獨呈現,這些行為經常會重複出現在霸凌關係中,意味著即便是同一位受害者,可能會被肢體、言語所攻擊,並伴隨關係的排擠。

 

參、受霸凌該怎麼辦?

    兒童福利聯盟歷年來的調查發現,六成的受害者在面對霸凌的當下多選擇隱忍,而實際上會向老師求助的人只有三成,顯示被人欺負時,孩子們的因應方式還是採取「忍耐」居多,其次是報告家長,再其次才是告訴老師。令人憂心的是,為何身為第一線求助資源的老師,讓這麼多孩子避之唯恐不及呢?「告訴老師沒有用」、「擔心報告老師可能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引來報復」、「報告老師可能暫時有用,但是無法解決問題」是目前孩子們普遍的想法,顯示出在校園霸凌的議題上,需要學校老師更謹慎、有效的介入,適當的處理方式才能消弭同學之間的人際傾軋,使霸凌不再成為孩子的夢魘。

別慌張,才能當孩子的靠山!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建議,父母親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完整了解事情的經過,通盤釐清事情的始末之後,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以依靠、信任的對象,同時告訴孩子勇於揭發事實的重要性,取得孩子認同後,將事實報告老師或學校行政人員,讓孩子在家庭與學校方面都獲得援助,降低心理恐懼。另外,家長也要與老師共同協助輔導受害孩子,由學校的輔導室安排對孩子的心理輔導,幫助孩子排除心理陰影,並保護他免於再度受害的恐懼。而在輔導的過程中,也要教導他如何面對暴力問題的正面態度,同時告訴孩子遇事不可逃避,卻也切勿私下報復,以免釀成隱性的暴力行為。

兒福聯盟提出給同學的「YesNo守則」,請大家一同幫助霸凌與被霸凌的同學。

Yes 遇到被嘲笑或欺負的情形,要溫和但堅定地拒絕對方─例如:「我不喜歡         這樣,請你停止。」並且多練習幾次。

Yes 遇到其他同學被嘲笑、排擠或欺負,應該要想辦法阻止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─如果擔心欺負人的同學會反過來欺負你,就請大人來幫忙!幫助弱小是  正確的行為,跟「打小報告」完全不同唷!

Yes 打反霸凌專線。

請同學幫忙想辦法,和同學一起解決問題。

No 不要因為身體的特徵、成績、家庭背景等原因嘲笑別人。

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、缺點和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,同學們應該要互相尊重和欣賞。

No 不要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,就只好跟著做。

   —雖然你的好朋友可能都會排擠某一個人,但這不是值得學習的好行為,你可以勇敢地說『不』!

No 不要因為一次的求助失敗就放棄

多嘗試幾次,你也可以變成校園反霸凌的和平大使。

 

肆、如何避免霸凌事件發生:

  校園霸凌事件多發生在上學、下課休息、午休及放學時間;經常發生霸凌事件的地點多在上、下學途中之巷道、校園圍牆外之轉角、校園垃圾場、廁所、樓梯間、放學後的遊戲區或操場角落……等。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方法,讓自己不受校園暴力的威脅:

 一、發現校園死角,反映師長立即改善:

  校園安全環境,會隨者時間及使用情形而有所改變,也是容易讓人疏忽的環節。例如:學校禮堂或體育館,在集會或上課時間,是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;但是,如果在午休或放學後,就可能成為校園霸凌的好場所。諸如上述情形,可能存在於校園的垃圾場、廁所、樓梯間、放學後的遊戲區或操場角落,甚至較少使用的專業教室……等。同學發現可能霸凌的場所,應該立即向學校師長反映,及時應變與改善,以免成為校園小惡霸的天堂。

二、不早到、不晚歸:

 校園霸凌通常發生在偏僻、人少的時間及地點,不要讓自己一個人落單,是最明智的選擇。只有少數師長在校期間,是校園小惡霸最容易下手的好時機,提早到校或遲不離校,容易讓你成為霸凌的對象。

三、不到校園死角,校園內結伴而行:

  在反校園霸凌工作上,學校均積極改善環境面上的安全問題,但經常限於學校經費問題,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之窘境。在尚未完全改善校園環境死角前,同學應該避免受到霸凌的可能性,儘量不到校園死角,如果有必要前往,如打掃環境、倒垃圾……等,也應該結伴而行,以免成為受害者。

四、引起大人(師長)的注意:

依據資料顯示,霸凌事件多發生在大人(師長)不在場的時機,若能引起大人(師長)的注意,適時介入霸凌事件,較能立即化解危機,並較可能會有圓滿的處理結果。

五、善於利用資源:

霸凌事件除發生在校園內以外,上、下學途中也是經常發生霸凌的地方,當可能受暴時,善於利用社區資源,如社區巡狩隊、警察局、愛心商店、學校志工家庭……等,適時的求助,是維護個人安全的最佳方法。

 

伍、受凌者及旁觀者該如何請求協助:

研究顯示,要有效制止霸凌事件,受凌者及旁觀者佔舉足輕重地位。當遇到霸凌情形時,一方面要勇於說出你的想法,很明確果決的告訴對方「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」、「請你立刻停止你的行為」、「你的行為已違反校規,我要報告老師」,才不會讓霸凌者知難而退,不致進一步發生霸凌事件;另一方面要勇於向老師或家長報告請求協助,讓大人適時介入,才能使霸凌事件及早落幕。有關各級反霸凌專線如后:

學校反霸凌專線:

學校申訴信箱:

台北縣政府教育局「去霸凌高關懷專線」:0800-580780(凌霸零零-我幫您去霸凌)

台北縣警察局「保護少年專線」080-005-95-95(零霸凌-理理我-救我救我)

教育部校安中心校園暴力事件專線(24小時):0800-200885(耳鈴鈴幫幫我)

教育部反霸凌專線:0800-580780

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哎唷喂呀兒童專線:0800-003-123

 

資料來源:

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

花蓮縣記憶空間學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文反霸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